眼下,在米东区羊毛工镇东方村的200亩丹参地,丹参正值花期,一簇簇、一串串的蓝紫色小花朵连续开放,散发着幽幽药香。
8月9日,记者走进丹参栽培基地看到,村党支部书记丁国望带领乡民们正在采收丹参花。据他介绍,这已经是第二茬开花了。
“丹参全身都是宝,特别花期特别长,6月份就开花了,采了一拨开一拨,丹参花蜜、丹参花茶等紫丹参系列新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、远景很好。”丁国望说。
丁国望说,东方村以栽培水稻为主,为了强大集体经济,调整栽培结构,村“两委”多方调查,决议流通200亩土地测验栽培丹参,用工业高质量开展助力村庄复兴。
刚开始,乡民都对丹参栽培没底,村“两委”找人探问,跑公司、跑药厂,带领乡民到村上当地检测查验,终究,村上与云南云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。随后,就从阿拉尔引进了丹参苗子,召唤村干部、乡民齐着手,将200余亩的丹参种进了地里。
“新鲜丹参花十公斤才干晒出来一公斤干花,干花一公斤市场价在300元钱左右,效益高。”丁国望说,采摘好的丹参花就暴晒在村委会,记者看到数十袋装好的丹参花规整地码放着,行将被拉走。
作为村上的特征工业,看着丹参地里开满的紫色小花,乡民们都很快乐。“花开得越旺,来采摘的乡民就越多,咱们既能每天赚到200元钱的工钱,年末还能分红,咱们都特别乐意,村上60多岁、70多岁的老头、老太太要争着过来干活。”丁国望笑着说。
58岁的乡民张可伦是这片丹参园长时间管理者,洒水上肥、锄草、掐花,看着行将收成的丹参,让他对村上的特征栽培充满了决心。
“每隔十几天就要给丹参浇一次水、施一次肥,本年村里边是头一年种,种的也还能够,期望下一年越种越好,对这个丹参栽培有决心。看着丹参越长越好,咱们也是打心底里快乐!”张可伦说。
丁国望说:“到九月底,丹参也能够收了,期望本年有个好收成。栽培丹参的远景很宽广,丹参浑身都是宝,药用价值十分高,出售方面咱们也不必愁,只管种好就行了。”